[1] |
李荣华, 李恒, 林婷婷, 王蒙. 空间非合作目标未知构型重建质量评估方法[J]. 宇航学报, 2021, 42(10): 1317-1326. |
[2] |
王鑫,岳晓奎,代洪华,袁建平. 在轨服务中的仿生抗冲击结构研究[J]. 宇航学报, 2020, 41(8): 1000-1007. |
[3] |
刘涛,胡海霞,解永春,胡锦昌. 静止轨道卫星远程交会策略设计[J]. 宇航学报, 2020, 41(8): 1015-1022. |
[4] |
辛鹏飞,刘志超,荣吉利,刘铖,吴志培,刘宾. UltraFlex太阳翼有序展开动力学建模与分析[J]. 宇航学报, 2020, 41(3): 262-269. |
[5] |
孟中杰,黄攀峰,鲁迎波,胡永新. 在轨服务中空间系绳的应用及发展[J]. 宇航学报, 2019, 40(10): 1134-1145. |
[6] |
张晓天,何宁泊,王睿青,王文龙. 一种模块化微小型卫星对接机构建模仿真[J]. 宇航学报, 2018, 39(4): 368-375. |
[7] |
史加贝,刘铸永,洪嘉振. 大变形太阳电池阵展开的多体动力学分析[J]. 宇航学报, 2017, 38(8): 789-796. |
[8] |
谷蔷薇,张世杰,曾占魁,宁明峰. 面向在轨服务的相对位姿单目视觉确定的凸松弛优化方法[J]. 宇航学报, 2016, 37(6): 744-752. |
[9] |
黄攀峰,常海涛,鹿振宇,王明. 面向在轨服务的可重构细胞卫星关键技术与展望[J]. 宇航学报, 2016, 37(1): 1-10. |
[10] |
蔡晗,张景瑞,翟光,张尧. GEO非合作目标超近距相对位姿视觉测量[J]. 宇航学报, 2015, 36(6): 715-722. |
[11] |
王平,郭继峰,陈诚,崔乃刚. 考虑时间状态的敏捷自主在轨服务航天器高维运动规划研究 [J]. 宇航学报, 2011, 32(4): 741-748. |
[12] |
蔡远文,李岩,任江涛. 在轨服务飞行器自动寻的段的接近策略分析[J]. 宇航学报, 2011, 32(10): 2175-2180. |
[13] |
郭继峰,张立佳,崔乃刚. 空间非合作目标燃料最优终端接近策略研究[J]. 宇航学报, 2010, 31(2): 386-390. |
[14] |
游斌弟,潘冬,赵阳. 关节铰间隙对漂浮基星载天线扰动研究[J]. 宇航学报, 2010, 31(10): 2251-2258. |
[15] |
梁斌,徐文福,李成,刘宇. 地球静止轨道在轨服务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宇航学报, 2010, 31(1): 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