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李佳, 王晓磊, 冯士伟, 赵宇, 林松, 刘旺旺, 李茂登, 郝策, 王云鹏, 黄翔宇. 天问一号探测器高动态着陆惯导系统设计与试验[J]. 宇航学报, 2022, 43(1): 30-35. |
[2] |
徐西宝,白成超,陈宇燊,唐浩楠. 月/火探测软着陆制导技术发展综述[J]. 宇航学报, 2020, 41(6): 719-729. |
[3] |
耿光有, 王珏, 张志国, 王建明, 田继超. 深空机动对运载火箭发射火星探测轨道研究[J]. 宇航学报, 2019, 40(5): 518-526. |
[4] |
杨贤文,郝东,易国庆,师建元,郭鹏. 火星探测降落伞模型高速风洞变迎角试验技术[J]. 宇航学报, 2019, 40(12): 1461-1467. |
[5] |
唐硕,龚春林,陈兵. 组合动力空天飞行器关键技术[J]. 宇航学报, 2019, 40(10): 1103-1114. |
[6] |
王亚军,何国强,秦飞,魏祥庚,张铎. 火箭冲压组合动力研究进展[J]. 宇航学报, 2019, 40(10): 1125-1133. |
[7] |
刘庆宗, 董维中, 丁明松, 高铁锁, 江涛, 傅杨奥骁. 火星探测器表面材料催化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 宇航学报, 2018, 39(8): 926-934. |
[8] |
杨彬, 唐生勇, 李爽, 夏陈超. 核热推进载人火星探测方案设计[J]. 宇航学报, 2018, 39(11): 1197-1208. |
[9] |
张青斌,丰志伟, 马洋, 葛健全, 高兴龙, 高庆玉. 火星EDL过程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 宇航学报, 2017, 38(5): 443-450. |
[10] |
高兴龙,张青斌,丰志伟,唐乾刚,彭悟宇. 集成火星进入弹道的开伞过程动力学特性研究[J]. 宇航学报, 2016, 37(6): 664-670. |
[11] |
李爽,江秀强. 火星EDL导航、制导与控制方案综述与启示[J]. 宇航学报, 2016, 37(5): 499-511. |
[12] |
陈冰雁,詹慧玲,周伟江. 防热大底外形对火星探测器气动特性的影响分析[J]. 宇航学报, 2016, 37(4): 388-396. |
[13] |
李莹,叶培建,彭兢,杜颖. 火星探测出舱机构的识别定位与坡度测量[J]. 宇航学报, 2016, 37(2): 169-174. |
[14] |
杨肖峰,唐伟,桂业伟. MSL火星探测器高超声速流场预测及气动性分析[J]. 宇航学报, 2015, 36(4): 383-389. |
[15] |
张庆君,王光远,郑钢铁. 光学遥感卫星微振动抑制方法及关键技术[J]. 宇航学报, 2015, 36(2): 125-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