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程瑞洲, 黄攀峰, 刘正雄, 鹿振宇. 一种面向在轨服务的空间遥操作人机交互方法[J]. 宇航学报, 2021, 42(9): 1187-1196. |
[2] |
黄攀峰,鹿振宇,党小鹏,刘正雄. 一种基于共享控制的双臂协同遥操作控制方法[J]. 宇航学报, 2018, 39(1): 104-110. |
[3] |
陈章,梁斌,张涛,宋海涛,张博. 一种基于切换控制律的机器人双边遥操作方法[J]. 宇航学报, 2015, 36(4): 410-418. |
[4] |
田志宇,黄攀峰,刘正雄. 辅助空间遥操作的虚拟管道设计与实现[J]. 宇航学报, 2014, 35(7): 834-842. |
[5] |
张波,李海阳,唐国金. 环月轨道遥操作交会对接预测共享控制[J]. 宇航学报, 2014, 35(3): 315-323. |
[6] |
刘正雄,鹿振宇,黄攀峰. 基于递推差分进化算法的空间机器人参数辨识[J]. 宇航学报, 2014, 35(10): 1127-1134. |
[7] |
牟宗高,徐文福,孟得山. 空间机器人一体化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 宇航学报, 2013, 34(8): 1084-1090. |
[8] |
孙汉旭,胡欢,贾庆轩,高欣. 遥操作系统中预测显示技术研究[J]. 宇航学报, 2013, 34(11): 1502-1508. |
[9] |
侯志林,韦庆,韩大鹏,安宏雷. 双边遥操作系统操作性能度量频域指标[J]. 宇航学报, 2011, 32(4): 823-828. |
[10] |
张斌,黄攀峰,刘正雄,朱建军. 基于虚拟夹具的交互式空间机器人遥操作实验[J]. 宇航学报, 2011, 32(2): 446-450. |
[11] |
王永谢圆,周建亮. 空间机器人大时延遥操作技术研究综述[J]. 宇航学报, 2010, 31(2): 299-306. |
[12] |
王学谦,梁斌,李成,徐文福. 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遥操作三维预测仿真系统研究[J]. 宇航学报, 2009, 30(1): 402-408. |
[13] |
张永林,宋爱国. 广义波变量遥操作系统的透明性分析[J]. 宇航学报, 2008, 29(2): 688-693. |
[14] |
李会军,刘威,宋爱国. 基于多传感器的空间遥操作机器人虚拟预测环境建模[J]. 宇航学报, 2005, 26(5): 0-. |
[15] |
曾庆军,宋爱国,黄惟一. 时延下空间遥操作机器人系统工作模式研究[J]. 宇航学报, 2003, 24(2): 180-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