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钱,张会强,周伟江,白鹏,杨云军. 超声速燃烧不稳定性研究进展[J]. 宇航学报, 2018, 39(1): 1-8. |
[2] |
张时空,李江,黄志伟,秦飞,薛瑞. 高马赫数来流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流场分析[J]. 宇航学报, 2017, 38(1): 80-88. |
[3] |
关新,郑钢铁. 空间相机隔振与姿态控制一体化设计[J]. 宇航学报, 2013, 34(2): 214-221. |
[4] |
李惠峰,薛松柏,张冉.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控制一体化建模方法研究[J]. 宇航学报, 2012, 33(9): 1185-1194. |
[5] |
向先宏,王成鹏,程克明. 基于类咽式进气道的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设计 [J]. 宇航学报, 2012, 33(1): 19-26. |
[6] |
曹学斌,张堃元,方兴军. 非对称来流下带后掠斜楔的短隔离段实验研究[J]. 宇航学报, 2011, 32(6): 1333-1338. |
[7] |
金志光,张NFDAB元. 宽马赫数范围高超声速进气道伸缩唇口式变几何方案[J]. 宇航学报, 2010, 31(5): 1503-1510. |
[8] |
刘燕斌,陆宇平. 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与控制的一体化设计[J]. 宇航学报, 2009, 30(6): 2176-2181. |
[9] |
秦建飞,张义广,李俊峰. 导弹末端机动与导引一体化设计的新机动模型[J]. 宇航学报, 2009, 30(5): 1866-1870. |
[10] |
黄伟,李小山,吴先宇,王振国. 基于综合平衡法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构型影响分析[J]. 宇航学报, 2009, 30(1): 282-286. |
[11] |
金亮,梁剑寒,罗世彬,王振国.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动问题的数值验证[J]. 宇航学报, 2008, 29(6): 1922-1926. |
[12] |
咸奎成,黄海. 压电自适应桁架结构控制一体化设计[J]. 宇航学报, 2008, 29(1): 72-77. |
[13] |
鲍文,周伟星,周有新,于达仁. 超燃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结构的强化换热优化研究[J]. 宇航学报, 2008, 29(1): 246-251. |
[14] |
王元光,徐旭,蔡国飙. 自由射流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对比计算研究[J]. 宇航学报, 2006, 27(5): 0-. |
[15] |
罗世彬,罗文彩,王振国. 基于并联协作混合遗传算法的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一体化优化设计研究[J]. 宇航学报, 2004, 25(1): 0-. |